岐伯對曰:腎者,至陰也;至陰者,盛水也。肺者,太陰也;少陰者,冬脈也。故其本在腎,其末在肺,皆積水也。
岐伯曰:腎者,胃之關也。關門不利,故聚水而從其類也。上下溢於皮膚,故為胕腫。胕腫者,聚水而生病也。
岐伯曰:腎者牝藏也,地氣上者,屬於腎,而生水液也。故曰:至陰勇而勞甚,則腎汗出,腎汗出逢於風,內不得入於臟腑,外不得越於皮膚,客於玄府,行於皮里,傳為胕腫,本之於腎,名曰風水。所謂玄府者,汗空也。
岐伯曰:腎俞五十七穴,積陰之所聚也,水所從出入也。尻上五行行五者,此腎俞。故水病下為胕腫、大腹,上為喘呼、不得臥者,標本俱病,故肺為喘呼,腎為水腫,肺為逆不得臥,分為相輸俱受者,水氣之所留也。
伏菟上各二行,行五者,此腎之街也。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。踝上各一行,行六者,此腎脈之下行也,名曰太沖。凡五十七穴者,皆臟之陰絡,水之所客也。
岐伯曰:春者木始治,肝氣始生,肝氣急,其風疾。經脈常深,其氣少,不能深入,故取絡脈分肉間。
岐伯曰:夏者火始治,心氣始長,脈瘦氣弱,陽氣留溢,熱熏分腠,內至於經。故取盛經分腠,絕膚而病去者,邪居淺也。所謂盛經者,陽脈也。
岐伯曰:秋者金始治,肺將收殺,金將勝火,陽氣在合,陰氣初勝,濕氣及體陰氣未盛,未能深入,故取俞以瀉陰邪,取合以虛陽邪,陽氣始衰,故取於合。
岐伯曰:冬者水始治,腎方閉,陽氣衰少,陰氣堅盛,巨陽伏沉,陽脈乃去,故取井以下陰逆,取滎以實陽氣。故曰:冬取井滎,春不鼽衄。
帝曰:夫子言治熱病五十九俞,餘論其意,未能領別其處,願聞其處,因聞其意。
岐伯曰:春者木始治,肝氣始生;肝氣急,其風疾,經脈常深,其氣少,不能深入,故取絡脈分肉間。
岐伯曰:夏者火始治,心氣始長,脈瘦氣弱,陽氣留溢,熱熏分腠,內至於經,故取盛經分腠。絕膚而病去者,邪居淺也。所謂盛經者,陽脈也。
岐伯說:春天木氣開始當令,在人體,肝氣開始發生;肝氣的特性是急躁,如變動的風一樣很迅疾,但是肝的經脈往往藏於深部,而風剛趕發生,尚不太劇烈,不能深入經脈,所以只要淺刺絡脈分肉之間就行了。
岐伯曰:秋者金始治,肺將收殺,金將勝火,陽氣在合,陰氣初勝,濕氣及體,陰氣未盛,未能深入,故取俞以寫陰邪,取合以虛陽邪,陽氣始衰,故取於合。
岐伯曰:冬者水始治,腎方閉,陽氣衰少,陰氣堅盛,巨陽伏沉,陽脈乃去,故取井以下陰逆,取榮以實陽氣。故曰:冬取井滎,春不鼽衄。此之謂也。
帝曰:夫子言治熱病五十九俞,餘論其意,未能領別其處,願聞其處,因聞其處,因聞其意。
黃帝道:先生說過治療熱病的五十九個俞穴,我已經知道其大概,但還不知道這些俞穴的部位,請告訴我它們的部位,並說明這些俞穴在治療上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