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曰:若問此者,無益於治也。工之所知,道之所生也。夫心者,五臟之專精也,目者其竅也,華色者其榮也。是以人有德也,則氣和於目,有亡,憂知於色。
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,精上不傳於志,而志獨悲,故泣出也。泣涕者,腦也,腦者陰也。髓者,骨之充也。故腦滲為涕。
志者骨之主也,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,其行類也。夫涕之與泣者,譬如人之兄弟,急則俱死,生則俱生,其志以早悲,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。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,所屬之類也。
雷公曰:大矣。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,若出而少,涕不從之何也?
帝曰:夫泣不出者,哭不悲也。不泣者,神不慈也。神不慈,則志不悲,陰陽相持,泣安能獨來。
是以衝風,泣下而不止。夫風之中目也,陽氣內守於精。是火氣燔目,故見風則泣下也。有以比之,夫火疾風生,乃能雨,此之類也。
雷公請問:有哭泣而淚涕皆出,或淚出而很少有鼻涕的,這是什麼道理?
雷公曰:大矣。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,若出而少,涕不從之何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