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公請問:氣之多少,何者為逆,何者為從?黃帝答曰:陽從左,陰從右,老從上,少從下,是以春夏歸陽為生,歸秋冬為死,反之則歸秋冬為生,是以氣多少,逆皆為厥。
問曰:有餘者厥耶?答曰:一上不下,寒厥到膝,少者秋冬死,老者秋冬生,氣上不下,頭痛巔疾,求陽不得,求陰不審,五部隔無征,若居曠野,若伏空室,綿綿乎屬不滿日。
是以少氣之厥,令人妄夢,其極至迷。三陽絕,三陰微,是為少氣。
是以肺氣虛,則使人夢見白物,見人斬血借借。得其時則夢見兵戰。
此皆五臟氣虛,陽氣有餘,陰氣不足,合之五診,調之陰陽,以在《經脈》。
至陰虛,天氣絕;至陽盛,地氣不足。陰陽並交,至人之所行。陰陽並交者,陽氣先至,陰氣後至。
是以經人持診之道,先後陰陽而持之,奇恆之勢,乃六十首,診合微之事,追陰陽之變,章五中之情,其中之論,聖虛實之要,定五度之事,知此乃足以診。
是以切陰不得陽,診消亡;得陽不得陰,守學不湛。知左不知右,知右不知左,知上不知下,知先不知後,故治不久。知丑知善,知病知不病,知高知下,知坐知起,知行知止,用之有紀,診道乃具,萬世不殆。
起所有餘,知所不足,度事上下,脈事因格。是以形弱氣虛死,形氣有餘,脈氣不足死;脈氣有餘,形氣不足生。
②十度:度,衡量;十度,是指脈度、臟度、肉度、筋度、俞度各有二。
⑤司八正邪:司,是候查的意思;八正,指八節;邪,是不正之氣。
雷公請問道:氣的盛衰,哪一種是逆?哪一種是順?黃帝回答道:陽氣主升,其氣從左而右;陰氣主降,其氣從右而左。老年之氣先衰於下,其氣從上而下;少年之氣先盛於下,其氣從下而上。
因此春夏之病見陽症陽脈,以陽歸陽,則為順為生,若見陰症陰脈,如秋冬之令,則為逆為死,反過來說,秋冬之病見陰症陰脈,以陰歸陰,則為順為生。所以不論氣盛或氣衰,逆則都成為厥。
至陰虛,則天之陽氣離絕;至陽盛,則地之陰氣不足。能使陰陽互濟交通,這是有修養的醫生的能事。陰陽之氣互濟交通,是陽氣先至,陰氣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