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帝問曰: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,何如而從,何如而逆?得失之意,願聞其事。
岐伯對曰:五行者,金木水火土也。更貴更賤,以知死生,以決成敗,而定五臟之氣,間甚之時,死生之期也。
岐伯曰:肝主春,足厥陰少陽主治。其日甲乙。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。
肺主秋,手太陰陽明主治。其日庚辛。肺苦氣上逆,急食苦以泄之。
腎主冬,足少陰太陽主治。其日壬癸。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,開腠理,致津液通氣也。
病在肝,愈於夏,夏不愈,甚於秋,秋不死,持於冬,起於春。禁當風。
肝病者,愈在丙丁,丙丁不愈,加於庚辛,庚辛不死,持於壬癸,起於甲乙。
病在心,愈在長夏,長夏不愈,甚於冬,冬不死,持於春,起於夏。禁溫食熱衣。
心病者,愈在戊己,戊己不愈,加於壬癸,壬癸不死,持於甲乙,起於丙丁。
病在脾,愈在秋,秋不愈;甚於春,春不死,持於夏,起於長夏。禁溫食飽食,濕地濡衣。
脾病者愈在庚辛,庚辛不愈,加於甲乙,甲乙不死,持於丙丁,起於戊己。
病在肺,愈於冬。冬不愈,甚於夏,夏不死,持於長夏,起於秋。禁寒飲食,寒衣。
肺病者,愈在壬癸,壬癸不愈,加於丙丁,丙丁不死,持於戊己,起於庚辛。
病在腎,愈在春,春不愈,甚於長夏,長夏不死,持於秋,起於冬,禁犯焠(火矣)熱食,溫炙衣。
腎病者,愈在甲乙,甲乙不愈,甚於戊己,戊己不死,持於庚辛,起於壬癸。
夫邪氣之客於身也。以勝相加,至其所生而愈,至其所不勝而甚,至於所生而持,自得其位而起;必先定五臟之脈,乃可言間甚之時,死生之期也。
肝病者,兩脅下痛引少腹,令人善怒。虛則目(盳盳)無所見,耳無所聞,善恐,如人將補之。
心病者,胸中痛,脅支滿,脅下痛,膺背肩胛間痛,兩臂內痛。虛則胸腹大,脅下與腰相引而痛。
脾病者,身重,善飢肉痿,足不收行,善瘈,腳下痛。虛則腹滿,腸鳴飧泄,食不化。
肺病者,喘咳逆氣,肩背痛,汗出,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。虛則少氣,不能報息,耳聾嗌干。
腎病者,腹大、脛腫、喘咳身重,寢汗出、憎風。虛則胸中痛,大腹、小腹痛,清厥意不樂。
此五者,有辛、酸、甘、苦、咸,各有所利,或散,或收、或緩、或急、或堅、或軟。四時五臟,病隨五味所宜也。
黃帝問曰: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,何如而從,何如而逆?得失之意,願聞其事。
黃帝問道:結合人體五臟之氣的具體情況,取法四時五行的生克制化規律,作為救治疾病的法則,怎樣是從?怎樣是逆?我想了解製法中的從逆得失是怎麼一回事.
岐伯對曰:五行者,金木水火土也。更貴更賤,以知死生,以決成敗,而定五臟之氣,間甚之時,死生之期也。
岐伯回答說:五行就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配合時令氣候,有衰旺勝克的變化,從這些變化中可以測知疾病的死生,分析醫療的成敗,並能確定五臟之氣的盛衰、疾病輕重的時間,以及死生的日期.
岐伯曰:肝主春,足厥陰少陽主治。其日甲乙。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。
岐伯說:肝屬木,旺於春,肝與膽為表裡,春天是厥陰肝和足少陽膽的時間,甲乙屬木,足少陽膽主甲木,足厥陰肝主乙木,所以肝膽旺日為甲乙;肝在志為怒,怒則氣急,甘味能緩急,故宜急食甘以緩之.
脾屬土,旺於長夏<六月>,脾與胃為表裡,長夏是足太陰脾和足陽明胃主治的時間;戊己屬土,足太陰脾主己土,足陽明胃主戊土,所以脾與胃的旺日為戊己;脾性惡濕,濕盛則傷脾,苦味能燥濕,故宜急食苦以燥之.
肺主秋,手太陰陽明主治。其日庚辛。肺苦氣上逆,急食苦以泄之。
腎主冬,足少陰太陽主治。其日壬癸。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,開腠理,致津液通氣也。
病在肝,愈於夏,夏不愈,甚於秋,秋不死,持於冬,起於春。禁當風。
肝臟有病,在夏季當愈,若至夏季不愈,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;如秋季不死,至冬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,到來年春季,病即好轉.因風氣通於肝,故肝病最禁忌受風.
肝病者,愈在丙丁,丙丁不愈,加於庚辛,庚辛不死,持於壬癸,起於甲乙。
有肝病的人愈於丙丁日;如果丙丁日不愈,到庚辛日病就加重;如果庚辛日不死,到壬癸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,到了甲乙日病即好轉.
患肝病的人,在早晨的時候精神清爽,傍晚的時候病就加重.到半夜時便安靜下來.
肝木性喜條達而惡抑鬱,故肝病急用幸味以散之,若需要補以辛味補之,若需要瀉,以酸味瀉之.
病在心,愈在長夏,長夏不愈,甚於冬,冬不死,持於春,起於夏。禁溫食熱衣。
心臟有病,愈於長夏;若至長夏不愈,到了冬季病情就會加重;如果在冬季不死,到了明年的春季病情就會維持不變狀態,到了夏季病就好轉.心有病的人應禁忌溫熱食物,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.
心病者,愈在戊己,戊己不愈,加於壬癸,壬癸不死,持於甲乙,起於丙丁。
有心病的人,愈於戊己日;如果戊己日不愈,到壬癸日病就加重;如果在壬癸日不死,到甲乙日維持穩定不變狀態,到丙丁日病即好轉.
心臟有病的人,在中午的時候神情爽慧,半夜時病就加重,早晨時便安靜下來了.
心病欲柔軟,宜急食鹹味以軟之,需要補則以鹹味補之,以甘味瀉之.
病在脾,愈在秋,秋不愈;甚於春,春不死,持於夏,起於長夏。禁溫食飽食,濕地濡衣。
脾臟有病,愈於秋季;若至秋季不愈,到春季病就加重;如果在春季不死,到夏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,到長夏的時間病即好轉.脾病應禁忌吃溫熱性食物及飲食過飽、居濕地、穿濕衣等.
脾病者愈在庚辛,庚辛不愈,加於甲乙,甲乙不死,持於丙丁,起於戊己。
脾有病的人,愈於庚辛日;如果庚辛日不愈,到甲乙日加重;如果在甲乙日不死,到丙丁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,到了戊己日病即好轉.
脾有病的人,在午後的時間精神清爽,日出時病就加重,傍晚時便安靜了.
脾臟病需要緩和,甘能緩衝,故宜急食甘味以緩之,需要瀉則苦味藥瀉脾,以甘味補脾.
病在肺,愈於冬。冬不愈,甚於夏,夏不死,持於長夏,起於秋。禁寒飲食,寒衣。
肺臟有病,愈於冬季;若冬季不愈,到夏季病就加重;如果在夏季不死,至長夏時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,到了秋季病就好轉.肺有病應禁忌寒冷飲食及穿得太單薄.
肺病者,愈在壬癸,壬癸不愈,加於丙丁,丙丁不死,持於戊己,起於庚辛。
肺有病的人,愈於壬癸日;如果在壬癸日不愈,到丙丁日病就加重;如果在丙丁日不死,到戊己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的狀態,到了庚辛日,病即好轉.
肺有病的人,傍晚的時候精神爽慧,到中午時病就加重,到半夜時便安靜了.
肺氣欲收斂,宜食酸味以收斂,需要補的,用酸味補肺,需要瀉的,用辛味瀉肺.
病在腎,愈在春,春不愈,甚於長夏,長夏不死,持於秋,起於冬,禁犯焠(火矣)熱食,溫炙衣。
腎臟有病,愈於春季,若至春季不愈,到長夏時病就加重;如果在長夏不死,到秋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的狀態,到冬季病即好轉.腎病禁忌食焠火熱食和穿經火烘烤過的衣服.
腎病者,愈在甲乙,甲乙不愈,甚於戊己,戊己不死,持於庚辛,起於壬癸。
腎有病的人,愈於甲乙日,如果在甲乙日不愈,到戊己日病就加重;如果在戊己日不死,到庚幸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,到壬癸日病即好轉.
腎有病的人,在半夜的時候精神爽慧,在一日當中辰、戌、丑、未四個時辰病情加重,在傍晚時便安靜下來了.
腎主閉藏,其氣欲堅,需要補的,宜急食苦味以堅之,用苦味補之,需要瀉的,用鹹味瀉之.
夫邪氣之客於身也。以勝相加,至其所生而愈,至其所不勝而甚,至於所生而持,自得其位而起;必先定五臟之脈,乃可言間甚之時,死生之期也。
凡是邪氣侵襲人體,都是以勝相加,病至其所生之時而愈,至其所不勝之時而甚,至其所生之時而病情穩定不變,至其自旺之時病情好轉.但必須先明確五臟之平脈,然後始能推測疾病的輕重時間及死生的日期.
肝病者,兩脅下痛引少腹,令人善怒。虛則目(盳盳)無所見,耳無所聞,善恐,如人將補之。
肝臟有病,則兩肋下疼痛牽引少腹,使人多怒,這是肝氣實的症状;如果肝氣虛,則出現兩目昏花而視物不明,兩耳也聽不見聲音,多恐懼,好像有人要逮捕他一樣.
治療時,取用厥陰肝經和少陽膽經穴.如肝氣上逆,則頭痛、耳聾而聽覺失靈、頰腫,應取厥陰、少陽經脈,刺出其血.
心病者,胸中痛,脅支滿,脅下痛,膺背肩胛間痛,兩臂內痛。虛則胸腹大,脅下與腰相引而痛。
心臟有病,則出現胸中痛,脅部支撐脹滿,脅下痛,胸膺部、背部及肩胛間疼痛,兩臂內側疼痛,這是心實的症状.心虛,則出現胸腹部脹大,脅下和腰部牽引作痛.
治療時,取少陰心經和太陽小腸經的經穴,並刺舌下之脈以出其血.如病情有變化,與初起不同,刺委中穴出血.
脾病者,身重,善飢肉痿,足不收行,善瘈,腳下痛。虛則腹滿,腸鳴飧泄,食不化。
脾臟有病,則出現身體沉重,易飢,肌肉痿軟無力,兩足弛緩為收,行走時容易抽搐,腳下疼痛,這是脾實的症状;脾虛則腹部脹滿,腸鳴,泄下而食物不化.
肺病者,喘咳逆氣,肩背痛,汗出,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。虛則少氣,不能報息,耳聾嗌干。
肺臟有病,則喘咳氣逆,肩背部疼痛,出汗,尻、陰、股、膝、髀骨、(月行)、足等部皆疼痛,這是肺實的症状;如果肺虛,就出現少氣,呼吸困難而難於接續,耳聾,咽干.
治療時,取太陰肺經的經穴,更取足太陽經的外側及足厥陰內側,即足少陰腎經的經穴,刺出其血.
腎病者,腹大、脛腫、喘咳身重,寢汗出、憎風。虛則胸中痛,大腹、小腹痛,清厥意不樂。
腎臟有病,則腹部脹大,脛部浮腫,氣喘,咳嗽,身體沉重,睡後出汗,惡風,這是腎實的症状;如果腎虛,就出現胸中疼痛,大腹和小腹疼痛,四肢厥冷,心中不樂.
五味的功用:辛味能發散,酸味能收劍,甘味能緩急,苦味能堅燥,鹹味能奧堅.
凡毒藥都是可用來攻逐病邪,五穀用以充養五臟之氣,五果幫助五穀以營養人體,五畜用以補益五臟,五萊用以充養骯髒,
此五者,有辛、酸、甘、苦、咸,各有所利,或散,或收、或緩、或急、或堅、或軟。四時五臟,病隨五味所宜也。
這五類食物,各有辛、酸、甘、苦、鹹的不同氣味,各有利於某一臟氣,或散,或收,或緩,或急,或堅,或燙等,在運用的時候,要根據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時和五臟之氣的偏盛偏衰及苦欲等具體情況,各隨其所宜而用之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