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帝問曰:有病溫者,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,不為汗衰,狂言不能食,病名為何?
岐伯曰:汗出而身熱者風也,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,病名曰風厥。
岐伯曰:巨陽主氣,故先受邪,少陰與其為表裡也,得熱則上從之,從之則厥也。
岐伯曰:勞風法在肺下,其為病也,使人強上,瞑視,唾出若涕,惡風而振寒,此為勞風之病。
岐伯曰:以救俯仰。巨陽引精者三日,中年者五日,不精者七日,咳出青黃涕,其狀如膿,大如彈丸,從口中若鼻中出,不出則傷肺,傷肺則死也。
岐伯曰:至必少氣時熱,時熱從胸背上至頭,汗出,手熱、口乾、苦渴、小便黃、目下腫、腹中嗚、身重難以行,月事不來,煩而不能食,不能正偃,正偃則咳,病名曰風水,論在刺法中。
岐伯曰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;陰虛者,陽必湊之。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。小便黃者,少腹中有熱也。不能正偃者,胃中不和也。正偃則咳甚,上迫肺也。諸有水氣者,微腫先見於目下也。
⑤風厥:指太陽受風,精虧不足,少陰虛火上逆而發熱汗出,煩悶不除的病症。
⑦勞風:指因勞成虛,因虛受風引起的以惡風陣寒,頸項僵硬,咳嗽吐濃痰的一種病症。
⑧巨陽引:指在太陽經上取穴,進行針刺以引動經氣的一種治療方法。
⑨腎風:風熱傷腎,腎不能主水,水邪泛濫而出現水腫的一種病症。
黃帝問道:得溫病的人,出汗以後身體即發熱,脈躁動,病情也不因汗出而稍減,並且言語狂亂,不食東西,這是什麼病呢?
黃帝道:有人身體發熱,汗出煩悶,就是說煩悶不因汗出而解,這又是什麼病?岐伯說:汗出而身體發熱,是由風邪引起的;汗出而煩悶難解的,是由於氣機上逆,這個病名叫做風厥。
黃帝道:希望知曉其中的道理。岐伯說:太陽經主宰諸陽之氣,是身之表,所以容易先受病邪,而少陰和太陽互為表裡,如果少陰受太陽發熱的影響,從而隨之上逆,便成為厥。
黃帝說:怎樣治療呢?岐伯說:刺太陽和少陰兩經的穴,同時內服湯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