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太陰脾經穴詳解

足太陰脾經穴位圖
隱白穴
【定位】:在足大趾末節內側,距趾甲角0.1寸(指寸)

【作用】:健脾和胃,益氣攝血,寧神定志。

【主治】:①月經過多,崩漏,便血,尿血。②腹脹。③癲狂,夢魘,驚風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井穴  

大都穴
【定位】:在足內側,當足大趾本節(第一跖趾關節)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

【作用】:健脾和胃,理氣化濕,清熱解表。

【主治】:①胃痛,使秘。②熱病無汗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滎穴  

太白穴
【定位】:在足內側緣,當足大趾本節(第一跖趾關節)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

【作用】:健脾和胃,理氣化濕。

【主治】:①胃病,腹脹,腹痛,泄瀉,痢疾。②肢倦,身重。③心痛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輸穴,原穴  

公孫穴
【定位】:在足內側緣,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

【作用】:健脾和胃,理氣化濕。

【主治】:①急性胃脘痛,胃脘堵悶,不思飲食,繞臍腹痛,泄瀉,便血。②心痛,胸悶,脅脹。③月經不調,胎衣不下,產後血暈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絡穴,八脈交會穴通沖脈  

商丘穴
【定位】: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,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

【作用】:健脾和胃,理氣化濕。

【主治】:①足踝疼痛。②痔疾。③腹脹,泄瀉,便泌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經穴

三陰交穴
【定位】:在小腿內側,當足內踝尖上3寸,脛骨內側緣後方

【作用】:健脾和胃,調補肝腎,行氣活血,疏經通絡。

【主治】:①月經不調,痛經,崩漏,赤白帶下,經閉,症瘕,陰挺,難產,產後血暈,惡露不盡,久不成孕,夢遺,遺精,陽痿,早泄,陰莖痛,疝氣,睾丸縮腹。②遺尿,尿閉,水腫,小便不利。③脾胃虛弱,腸鳴,腹脹,泄瀉,足痿,腳氣,肌肉疼痛。④皮膚病,濕疹,蕁麻診。⑤失眠,頭痛頭暈,兩脅下痛等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足太陰、少陰、厥陰經交會穴  

漏谷穴
【定位】:在小腿內側,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,距內踝尖6寸

【作用】:健脾利濕

【主治】:①腸鳴腹脹。②下肢痿痹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  

地機穴
【定位】:在小腿內側,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,陰陵泉下3寸

【作用】:健脾利濕,調補肝腎,理血固精。

【主治】:①腹痛,泄瀉。②小便不利,水腫。③月經不調,痛經,遺精,陽痿,腰痛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郄穴  

陰陵泉穴
【定位】:在小腿內側,當脛骨內側後下方凹陷處

【作用】:健脾利濕,調補肝腎,通利三焦。

【主治】:①小便不利或失禁,水腫。②腹脹,泄瀉,黃疸。③膝內側疼痛。④陰莖痛,痛經,婦人陰痛等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合穴  

血海穴
【定位】:屈膝,在大腿內側,髕底內側端上2寸,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

【作用】:理血調經,祛風除濕。

【主治】:①月經不調,崩漏,經閉。②癮疹,濕疹,丹毒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  

箕門穴
【定位】:在大腿內側,當血海與沖門連線上,血海上6寸

【作用】:健脾利濕,利水通淋。

【主治】:①腹股溝腫痛。②小便不利,遺尿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  

沖門穴
【定位】:在腹股溝外側,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.5寸,當髂外動脈的外側

【作用】:疏經行氣,清熱利濕。

【主治】:①疝氣,腹痛。②崩漏,帶下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足太陰、厥陰經交會穴  

府舍穴
【定位】:在下腹部,當臍下4寸,沖門上方0.7寸,距前正中線4寸

【作用】:健脾理氣,疏肝止痛。

【主治】:疝氣,腹痛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足太陰、厥陰、陰維脈交會穴  

腹結穴
【定位】:在下腹部,大橫下1.3寸,距前正中線4寸

【作用】:溫經散寒,行氣活血,理氣降逆。

【主治】:①繞臍腹痛,腹脹,泄瀉,便秘。②疝氣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  

大橫穴
【定位】:在腹中部,距臍中4寸

【作用】:調理腸胃,行氣通腑。

【主治】:泄瀉,便秘,腹痛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足太陽、陰維脈交會穴  

腹哀穴
【定位】:在上腹部,當臍中上3寸,距前正中線4寸

【作用】:調理脾胃

【主治】:腹痛,腸鳴,消化不良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足太陰、陰維脈交會穴  

大包穴
【定位】:在側胸部,腋中線上,當第六肋間隙處

【作用】:寬胸理氣,疏經通絡,束骨強筋。

【主治】:①全身疼痛,四肢無力。②氣喘,胸脅痛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

【類別】:脾之大絡  

食竇穴
【定位】:在胸外側部,當第五肋間隙,距前正中線6寸

【作用】:寬胸利膈,理氣和中,健脾助運。

【主治】:①胸脅脹痛,翻胃,食入即吐。②腹脹水腫,黃疸。③老人大便不禁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  

天溪穴
【定位】:在胸外側部,當第四肋間隙,距前正中線6寸

【作用】:寬胸理氣,通絡活血。

【主治】:①胸脅疼痛,咳嗽。②乳癰,乳汁少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  

胸鄉穴
【定位】:在胸外側部,當第三肋間隙,距前正中線6寸

【作用】:寬胸理氣,疏經通絡。

【主治】:胸脅脹痛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  

周榮穴
【定位】:在胸外側部,當第二肋間隙,距前正中線6寸

【作用】:寬胸理氣,宣肺化痰。

【主治】:咳嗽,胸脅脹滿。

【歸經】:足太陰脾經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