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太陽小腸經穴位治療

少澤穴
【定位】小指尺側指甲角旁0.l寸。

【解剖】有指掌側固有動、靜脈,指背動脈形成的動、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
【主治】

①乳癰、乳汁少等乳疾。

②昏迷、熱病等急證、熱證。

③頭痛、目翳、咽喉腫痛等頭面五官病證。

人體穴位配伍】 配膻中穴、乳根穴治乳汁少、乳癰。

【操作】淺刺0.1寸或點刺出血。 孕婦慎用。

【臨床運用】現代常用於治療乳腺炎、乳汁分泌不足、神經性頭痛、中風昏迷、精神分裂症等。配肩井、膻中主治產後缺乳;配人中主治熱病、昏迷、休克。

【備註】手太陽經所出為「井」。

少澤穴 井穴,屬金。

 

前谷

取穴方法】前谷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,微握拳,當小指本節(第5指掌關節)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。

解剖〗 有指背動、靜脈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
主治疾病】 頭痛,目痛,耳鳴,咽喉腫痛,乳少,熱病。

人體穴位配伍】 配耳門穴、翳風穴治耳鳴。

刺灸法】 直刺0.3~0.5寸。

附註】 手太陽經所溜為「滎」。

前谷穴 滎穴,屬水

 

後溪
【取穴方法】微握拳,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。  

解剖】在小指尺側,第5掌骨小頭後方,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;有指背動、靜脈,手背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  

主治疾病】
①頭項強痛、腰背痛、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證。

②耳聾,目赤。

③癲狂癇。

④瘧疾。  

刺灸法】直刺0.5~l寸。治手指攣痛可透刺合谷穴。  

臨床運用
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性腰扭傷、落枕、耳聾、精神分裂症、癔病、角膜炎等。配天柱主治頸項強直、落枕;配翳風、聽宮主治耳鳴、耳聾。  

實用小技巧
對於長期在電腦前工作或學習的朋友,每過一小時把雙手後溪穴放在桌沿上來回滾動三到五分鐘,可以緩解調節長期伏案以及電腦對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

【備註】輸穴;八脈交會穴(通於督脈)  

 

腕骨穴

取穴方法】在手掌尺側,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  

主治疾病】頭痛,項強,耳鳴耳聾,目翳,肩臂疼痛麻木,腕痛,指攣,脅痛,熱病汗不出,口腔炎,黃疸,消渴,糖尿病,瘛瘲,驚風,瘧疾。  

刺灸法】直刺0.3~0.5寸;可灸。  

 

陽谷

取穴方法】俯掌,在三角骨後緣,赤白肉際上,當豌豆骨與尺骨莖突之間取穴。

【主治病症】

1.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:精神病,癲癇,肋間神經痛,尺神經痛;

2. 五官科系統疾病:神經性耳聾,耳鳴,口腔炎,齒齦炎, 腮腺炎。

【刺灸法】

刺法:直刺0.3~0.5寸,局部酸脹,可擴散至整個腕關節。

灸法:艾炷灸3~5壯,艾條灸5~10分鐘。

 

養老穴

【取法】 1.屈肘,掌心向胸,在尺骨小頭的橈側緣上,與尺骨小頭最高點平齊的骨縫中是穴。2.掌心向下,用另一手指按捺在尺骨小頭的最高點上;然後掌心轉向胸部,當手指滑入的骨縫中是穴。

【主治病症】

1.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:腦血管病後遺症,肩臂部神經痛;

2. 運動系統疾病:急性腰扭傷,落枕;

3. 其它:近視眼。

【刺灸法】

刺法:向上斜刺0.5~0.8寸,手腕酸麻,可向肩時放散。

灸法:艾炷灸3~5壯,艾條灸10~20分鐘。

 

支正

【取法】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,腕背橫紋上5寸。一說「去養老一寸七分」

【主治病症】項強,目眩,頜腫,癲狂,消渴,肘攣,指痛等。

【刺灸法】直刺0.3-0.5寸。艾炷炊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 

小海

取穴方法】該穴位於人體的肘內側,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。

主治疾病】 肘臂疼痛,癲癇。

人體穴位配伍】 配手三里穴治肘臂疼痛。

刺灸法】 直刺0.3~0.5寸。

附註】 手太陽經所入為「合」。

 

肩貞

【標準定位】在肩關節後下方,臂內收時,腋後紋頭上1寸(指寸)。

【取法】正坐垂肩位,在肩關節後下方,當上臂內收時,當腋後紋頭直上1寸處取穴。

【功用】清頭聰耳,通經活絡。

【主治病症】

1. 五官科系統疾病:耳鳴,耳聾;

2. 其它:肩關節周圍炎,腦血管病後遺症,頸淋巴結結核,頭痛等。

【刺灸法】

刺法:直刺1~1.5寸或向前腋縫方向透刺,肩部及肩胛部酸脹。有時可有麻電感向肩及指端傳導。

灸法:艾炷灸或溫針灸5~7壯,艾條灸10~20分鐘。

 

臑俞穴

【標準定位】位於人體的肩部,當腋後紋頭直上,肩胛岡下緣凹陷中

【主治病症】肩臂疼痛,瘰癧。
【人體穴位配伍】 配肩髃穴、曲池穴治肩臂疼痛。
【刺灸法】 直刺或斜刺0.5~l.5寸。

 

天宗

【標準定位】在肩胛部,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,岡下窩中央凹陷處,與第四胸椎相平。  

【取法】正坐或俯伏位,在肩胛岡下緣與肩胛骨下角之間連線上, 當上、中1/3交點, 與第四胸椎棘突下間平齊, 與臑俞、肩貞成正三角形處是穴。  

【主治病症】肩胛酸痛,肩周炎, 肩背軟組織損傷,肘臂外後側痛,上肢不舉,頸項頰頷腫痛,乳癰,乳腺炎,胸脅支滿,咳嗽氣喘,咳逆搶心,乳腺炎。  

【刺灸法】

刺法:直刺或斜刺0.5~1寸, 局部酸脹,針感穿過肩胛傳導至手指。

灸法: 艾炷灸或溫針灸3~5壯, 艾條灸10~15分鐘。  

 

秉風

【標準定位】在肩胛部,肩胛岡上窩中央,天宗直上,舉臂有凹陷處。

【取法】正坐俯伏位,在肩胛岡上窩中點,當天宗穴直上,舉臂有凹陷處取穴。

【功用】散風活絡,止咳化痰。

【主治病症】

1.運動系統疾病:岡上肌腱炎, 肩周炎, 肩胛神經痛;

2.其它:支氣管炎等。

【刺灸法】

刺法:直刺或斜刺0.5~1寸,局部酸脹。

灸法: 艾炷灸或溫針灸3~5壯, 艾條灸10~20分鐘

 

曲垣

【取法】在肩胛部,岡上窩內側端, 當臑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; 前傾坐位或俯臥位,在肩胛岡內上端凹陷處取穴。  

【功用】舒筋活絡,疏風止痛。  

【主治病症】岡上肌腱炎,肩胛部拘攣疼痛,肩背痛, 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。  

【刺灸法】

刺法:直刺或斜刺0.3~0.5寸,局部酸脹。

灸法:艾炷灸或溫針灸3~5壯,艾條灸10~20分鐘。  

 

肩外俞

【標準定位】在背部,當第1胸椎棘突下,旁開3寸。

【取法】前傾坐位或俯伏位,在第一胸椎棘突下,陶道(督脈)旁開3寸,當肩胛骨脊柱緣的垂線上取穴。

【功用】舒筋活絡, 祛風止痛。

【主治病症】

1. 運動系統疾病:頸椎病,肩胛區神經痛,痙攣,麻痹;

2. 其它:肺炎,胸膜炎,神經衰弱,低血壓等。

【刺灸法】

刺法: 向外斜刺0.5~0.8寸,局部酸脹。不可深刺,以防氣胸。

灸法 :艾炷灸或溫針灸3~5壯,艾條灸10~20分鐘。

 

肩中俞

【標準定位】在背部,當第7頸椎棘突下,旁開2寸。

【取法】前傾坐位或俯伏位,在第七頸椎棘突下,大椎(督脈)旁開2寸處取穴。

【功用】解表宣肺。

【主治病症】

1. 呼吸系統疾病:支氣管炎,哮喘,支氣管擴張,吐血;

2. 其它:視力減退,肩背疼痛等。

【刺灸法】

刺法:斜刺0.5~0.8寸,局部酸脹。注意不可深刺, 以防氣胸。

灸法:艾炷灸3~5壯,或溫和灸10~15分鐘。

 

天窗穴

【取法】該穴位於人體的頸外側部,胸鎖乳突肌的後緣,扶突穴後,與喉結相平。

【主治病症】 耳鳴,耳聾,咽喉腫痛,頸項強痛,暴喑。

【人體穴位配伍】 配列缺穴治頸項強痛。

【刺灸法】 直刺0.5~1寸。

 

天容穴

【標準定位】下頜角後,胸鎖乳突肌前緣。

【主治病症】耳鳴,耳聾,咽喉腫痛,頸項強痛。

【刺灸法】直刺0.5~1寸。

【人體穴位配伍】配列缺治頸項強痛,配少商穴治咽喉腫痛

 

 顴髎穴

【標準定位】在面部,當目外眥直下,顴骨下緣凹陷處。

【主治病症】口眼歪斜,眼瞼(目閏)動,齒痛,頰腫。

【人體穴位配伍】 配地倉、頰車治口歪;配合谷治齒痛。

【刺灸法】直刺0.3~0.5寸,斜刺或平刺0.5~1寸。

【備註】 (1)手少陽,太陽經交會穴;(2)《圖翼》:禁灸。

手太陽小腸經穴

聽宮穴

【標準定位】 耳屏中部,張口時耳前凹陷處

【主治病症】耳聾,耳鳴.聾啞,中耳炎,面神經麻痹

【人體穴位配伍】 配翳風穴中渚治耳鳴、耳聾。

【刺灸法】張口,直刺 1~1.5寸。